
112岁老中医临终馈赠?热搜背后的算法与平台责任
近日,一条标题为“112岁的老中医临终馈赠”的帖子登上热搜,引发广泛关注。帖子内容为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养生秘诀,但其中充斥着缺乏科学依据的内容,例如“睡觉时间为晚21:00~早3:00”、“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任何营养食品,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”等说法,以及一些空洞的“心灵鸡汤”。更重要的是,所谓的“老中医”身份不明,发布者也并非权威机构或其亲属,而是一个自媒体账号。
经调查发现,该帖子早在9年前就已出现,内容几乎完全相同,发布者也均为自媒体账号。上海辟谣平台的调查显示,虽然确实存在一位符合“112岁老中医”身份的人,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曾留下网传的养生秘诀。
种种迹象表明,这条热搜消息是别有用心者的炒作,其目的在于吸引关注度,增加点击量。部分网友也看穿了其中的猫腻,指出其不实之处。然而,该帖子的传播并未停止,反而随着自媒体的演绎而扩大影响。
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交平台算法和平台责任的思考。为什么来源不明、疑点重重的信息能够登上热搜?这可能是社交平台“流量冲动”或“算法缺陷”的结果。
当前,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,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也纷纷关注这一领域。在算法的设计和流量分配上,养生信息往往被给予更多支持。在这种背景下,真假难辨的养生信息和故意炮制假消息的自媒体得以获利,并一再利用养生信息博取眼球。公众若信以为真,轻则被误导,重则延误就诊,危及生命。
因此,除了提醒公众不要轻信“老中医”相关信息外,更需要追究平台的责任。去年底,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开展“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要求提升榜单透明度,打击操纵榜单和炒作热点的问题。然而,“112岁老中医临终馈赠”事件表明,相关平台的算法仍存在较大问题。
算法的本质是精准推送信息,但前提是信息真实。然而,假消息、有害信息和误导性信息却在算法的帮助下传播,甚至登上热搜榜。根本原因在于部分社交平台漠视社会责任,为了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而忽视信息质量的把控。算法只关注点击率和浏览量等数据指标,却忘记了其核查使命。
为此,社交平台应立即行动,落实责任。一方面,优化算法,提高真假辨别能力,严格筛选审核信息;另一方面,建立健全信息纠错机制,及时撤回错误信息并向公众解释说明。只有平台切实履行自身职责,算法遵循“真实”的底线,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,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生命安全。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,切勿盲目轻信网络信息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